首頁
1
商品介紹
2
動脈與靜脈血管畸形的治療3
首頁 血管瘤基金會簡介 動脈與靜脈血管畸形的治療
5

動脈與靜脈血管畸形的治療

國泰綜合醫院 羅世倫醫師

 

血管異常疾病分為兩大類:血管瘤與血管畸形,雖然都是與血管有關的異常,但這兩大類的治療方式其實是不一樣的。血管畸形大多是出生就存在的先天性變異,會隨著成長慢慢變大,不會自然消退。血管畸形根據血管不同的大小型態,大致分成高流量性血管畸形(包含動脈血管)與低流量性血管畸形。在初期大多沒有症狀,但在血管畸形慢慢變大的過程中會產生外觀腫脹,疼痛,容易出血,潰瘍等情況發生,一旦確診會建議早期治療避免持續惡化。

 目前血管畸形的治療尚未發展出所謂的特效藥,主要和致病成因與機轉仍不清楚有關。所以目前的治療策略是以控制疾病為主,多元的治療方式以期能避免血管畸形的惡化,達到症狀上完全的緩解。陳明庭教授在國泰醫院治療過上千個的血管畸形的個案,以硬化劑注射為基礎的治療方式,再針對不同的血管畸形,合併手術、栓塞、雷射與壓力衣的治療,為每個不同情況的血管畸形病患提供量身訂做的治療策略,並密切追蹤以期能妥善控制血管畸形,以最少的併發症達到最好的治療成效。

 低流量性血管畸形又分成靜脈血管畸形、微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靜脈血管畸形的分布位置很廣泛,有可能在皮膚、皮下組織,甚至在肌肉之中。若是有明顯分界且範圍較小的靜脈畸形,可以考慮使用硬化劑注射後直接手術切除。目的是利用硬化劑與異常血管作用後產生固體化的現象,有利用於手術中區分異常血管畸形的範圍並降低手術中出血的情況,如此才能完整地將病灶切除。若是較大範圍的靜脈畸形,或是以手術切除方式會造成正常組織的破壞與功能上的影響,我們會選擇以規則頻率注射硬化劑的方式控制異常的血管增生,且同時利用壓力衣的外在壓迫能更有效使注射硬化劑後的血管萎縮併纖維化。以侵入性較小的方式控制大範圍的靜脈畸形,緩解病人不舒服的症狀。但有鑑於血管畸形有可能仍會慢慢成長,此類病人都需要限制運動且長期穿著壓力衣避免疾病惡化。

 微血管畸形又俗稱紅色母斑,是皮膚表面的血管增生導致,外觀皮膚會產生粉紅色至紫紅色不等程度的變化。病變範圍大致隨著生長的身體比例變化。微血管畸形分成三種不同時期:初生期,肥厚期與結節期。外觀上的表現會由平整的淡紅色逐漸變成皮膚增厚的深紅色,最終產生一顆顆容易出血的結節性腫大。針對不同時期會需要不同的治療策略,在初生期可以單純使用染料雷射治療,在一歲之後,小朋友皮膚狀況穩定下儘早治療,成效顯著,所需的花費也較少。一旦進入肥厚期,單獨使用染料雷射治療的治療效果會變得較差,必須先使用硬化劑注射,讓增厚皮膚的血管萎縮後,再使用染料雷射治療,才能改善微血管畸形。到了最嚴重的結節期,不僅需要用手術方式切除結節,更需規則頻率注射硬化劑才能改善異常增厚的皮膚病變。我們建議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所需花費的時間與治療費用也會大幅降低。

 淋巴管畸形是較難治療的類別,症狀上會有容易感染的情況發生,需特別注意。此外,淋巴管畸形常合併其他血管畸形,需要同時治療。目前治療上大多採取保守治療,硬化劑注射與壓力衣的穿著,若有感染的情況,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控制。

高流量性血管畸形是所有血管畸形中最困難處理的,動脈畸形可能合併動靜脈廔管相通等複雜情況。目前治療上需要跨科的團隊合作:整形外科、放射線科、心臟內科、神經外科等,在密切合作之下,根據不同病人狀況選擇適切的治療方式。目前主要會針對異常動脈畸形使用經動脈栓塞的方式,阻斷異常血流供應,輔助硬化劑注射治療異常周邊動靜脈相通的匯流,並視情況採取後續的切除。治療這類疾病要非常有耐心,有可能需要多次栓塞與硬化劑治療來逐步控制疾病,減緩可能出血的症狀。

血管畸形是很複雜且需要長期追蹤與治療的,不論是醫生、病人或家屬都要很有耐心和毅力,因為目前這類疾病沒有特效藥,能夠妥善控制疾病進展,減輕症狀,再進而追求完全改善與緩解才是針對這類困難疾病的治療策略。

1496248